导航: 招生考试网 >> 中考会考网 >> 中考试题 >> 文章正文
 
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引发的反思
整理自:中安教育网 2009-3-12 10:44:23
评析试卷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评价命题的质量,更重要的在于关注教师“教”、学生“学”的“缺陷”。作为一名教研人员,本人参与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的阅卷工作后,不免反思一番——

  总的来看,去年的语文中考题不算太难,文言文阅读以及作文题较往年来说更容易为考生把握,学生比较担心的现代文阅读材料,也还是不难理解的。但今年的现代文阅读失分很多,抛去命题因素,我们是不是可以反思一下语文教学如何更高效的问题呢?

  一、重视语文的学习规律

  去年的阅读题学生失分严重的原因大多都落在一个“整体感知”的不足上。如去年的第5第7第11题,如果学生能够清楚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及行文思路,从全局考虑,那么答题的准确率一定会高一些。“整体感知”能力提高的唯一途径只能是鼓励学生乐读多读。

  现代心理学认为,阅读过程是动态的,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主动而有意义的交流,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的有机结合。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流向优化阅读教学课堂结构:感知阶段重在对学生审美注意的激发,理解阶段重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情感反应,应用阶段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由此才能使学生爱上阅读。课堂上越俎代庖的分析和课后使学生处在要完成题目的焦虑情绪之下的题海战术,是不可能使学生愿意多读的。早在20世纪6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提出“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并指出实现的三个环节:预习,讨论,历练。预习“动天君”之后是课堂上的讨论,讨论重在精读,历练重在吟诵,阅读略读书籍,参读相关文章。叶老的三个环节的设置正是体现了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规律。新课标的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尽管如此,我们有多少老师敢放心地让学生多读书少做题呢?而培养学生乐读多读,老师自己首先要做到,我们又有多少语文老师能有时间静下来读书呢?

  在阅读方面教师还是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至于作文教学,我们要重视训练的序列性,舍得在作文过程上花时间,重视学生构思,立意,列提纲,作文的反复修改。要注重每一个学生作文质的变化,而不只是一篇篇作文量的增加。

  重视语文自身的学习规律,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内涵,重视语文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要从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提供学生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觉得语文知识真的是“精要、好懂、有用”。

  二、按照知识类型进行教学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老师基本上凭经验在教学。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提倡对广义的知识进行分类教学。早在2005年第9期的《人民教育》上,徐江在《中学语文“无效教学”的批判》一文中说道,“语文教学质量搞不上去归根结底是语文界对自己的教学缺少理性认识,换句话说,人们还不能进行理性教学。”李海林在《“语文知识”:不能再回避的理论问题》(人民教育2006.5),批评了传统上语文“八字宪法”的表述(即“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是一种描述性而非类型化的表达,他指出,语文教学知识问题迫切需要引入“知识类型”概念,语文知识教学,应区分不同的知识类型。

  现代语文教学论肯定了知识分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去年中考题中体现的很多语文能力的训练正可以运用当今知识分类教学的研究成果。按照布卢姆教育目标新分类学(《学习、教学与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1月版)的观点,可以把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省认知知识四类。每一类知识的教学都有各自的特点。例如第1题古诗文默写,是属于事实性知识,由于此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个体在工作记忆中把几个激活了的有关知识点联系起来而形成新命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对这类知识的教学主要应采用讲授法,而没有必要采用“发现法”教学。否则就会无谓地浪费时间,造成教学的低效。教师在讲授的时候要注意让学生进行有意义识记,如分析“落英缤纷”的“英”、“苔痕上阶绿”中的“苔”的含义,并采用复述和重复策略,学生便不容易忘了。

  再如阅读题的考查重点主要还在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上,这种阅读技能属于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学习要求教师首先让学生理解概念或规则。如“要点概括”能力,可以先通过不同的例子获得“要点概括”的阅读技巧,此为“举三反一”。然后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教师应当运用正反例子进行练习,例子的选择要注意变化,既与“要点概括”的技能有相关性,又有一定的数量,通常提供两三个例子,此为“举一反三”。练习之后的结果一定要进行反馈评价。此类知识仅仅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教师在安排练习时,应考虑好练习的目的、程度、方式及检验效果的策略等。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有没有对一个个阅读技能进行这样“逐个击破”呢?应该说学生做的题目是不少了,为什么还那么低效呢?是不是我们还有更好的教学策略可以选择?

  三、注意中考复习的有效指导

  根据余映潮先生的观点,科学的复习思路就是,先进行单项的复习,再进行文体的、综合的复习。单项的复习就是从“通用的阅读能力”的角度,对阅读能力的基本点进行一个一个的覆盖,它们包括体裁辨识、结构分析、要点概括、词句品味、文段分析、手法理解、内容解说、联想迁移、自由欣赏、发表见解等基本点。要先将这些基本的、基础的能力点复习透,然后进行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散文阅读、小小说阅读、寓言故事阅读和淡化文体阅读的复习。从实战意义上讲,基本点复习到位了,考生就有足够的力量应对几乎所有的材料阅读。自然,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复习套路,但能不能向更高效再迈进一步呢?

  平时做题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程序,养成先读文,再读题,再带着问题读文,最后答题的良好习惯。针对学生审题不清、语言表达不精练、答题不全面等问题,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训练。教学生学会快速又专心地阅读,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重要的句子要琢磨一下。要注意审读题干、关注题目的考点、留心分值的设置,然后带着题目的要求再回到文中相应的位置筛选和整合信息。在文字表述前,我们要将自己的阅读结果进行多方位的审视,要想得广一些,想得深一些。想得广,就是避免对文章理解和题目把握上的遗漏。想得深,就是要不断地设问:是这样吗?为什么是这样?还有其他答案吗?等等。文字表述时也不能懈怠。答案基本上都是以议论、说明为主的文字,所以回答问题要准确、简明,千万不能含糊其辞或简言答之。

  考生养成了良好的答题习惯,去年失分较多的名著阅读和占6分的第11题,得分率应该会高些吧。

  以上只是一管之见。根据肖恩的研究,一个专业人士在他的专业工作中,并不是单纯地应用过去在他的专业训练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而是在他的工作中以一种“行中思”的方式解决问题。因此,作为一名教研人员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就是希望能通过对自己的专业活动做认真的观察、分析和批判性的反思,尽量做到“知”“行”“思”三者一体化,从而有效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唯有反思才有进步,反思是教研的最佳状态。(合肥市庐阳区教育局 张莉)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军事院校(对地方招生)排名榜前十名
    ·普通高校农业类院校名单网址
    ·普通高校政法类院校名单网址
    ·医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电子信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财经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师范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报省级<独立学院五年过
    ·中国校友会网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汇总
    ·2009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长江学者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
    ·2009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
    ·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20强
    ·2009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隆重发布
    ·2009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0强
    ·2009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江西蓝天学院榜首
    ·2003~2009东北地区大学前25名
    ·2003~2009华北地区大学前40名
    ·2003~2009华东地区大学前50名
    ·2003~2009西北地区大学前20名
    ·2003~2009西南地区大学前20名
    ·2003~2009年中南地区大学前40名
    ·教育部2009年学科评估高校排名结果
    ·2003~2009年广西区大学前4名排行榜
    ·2003~2009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榜
    ·2003~2009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榜
    ·2003~2009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榜
    ·2003~2009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榜
    ·2003~2009甘肃省大学前3名
    ·2003~2009贵州省大学前3名
    ·2003~2009河北省大学前8名
    ·2003~2009河南省大学前8名
    ·2003~2008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榜
    ·2003~2009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榜
    ·2003~2009年山西省大学排行前5名
    ·2003~2009浙江省大学前7名
    ·2003~2008湖南省大学前6名
    ·2003~2009吉林省大学前8名
    ·2003~2009江苏省大学前13名
    ·2003~2009江西省大学前5名
    ·2003~2009辽宁省大学前12名
    ·2003~2009内蒙古区大学前3名
    ·2003~2009山东省大学前12名
    ·2003~2009陕西省大学前10名
    ·2003~2009上海市大学前10名
    ·2003~2009四川省大学前8名
    ·2003~2009天津市大学前6名
    ·2003~2009新疆区大学前3名
    ·2003~2009云南省大学前4名
    ·2003~2009重庆市大学前5名
    ·2009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前20强
    ·2009年中国一般大学排行榜前30强
    ·2009年中国重点大学排行榜
    ·2009年中国一流大学名单榜单对比
    ·本科专业目录
    ·2009年有资格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名单
    ·008年度同意撤销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
    ·008年度需评估的高等学校医学类专科专业名
    ·008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
    ·008年度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医
    ·008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